> 在Linux系统中,使用RAID5可以有效提高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。本文将介绍如何在不重装系统的情况下实现Linux下RAID5。
前提条件
* 至少3块相同容量的硬盘
* mdadm工具,可通过 apt-get install mdadm 安装
创建RAID5阵列
1. 准备硬盘
* 检查硬盘是否空闲: fdisk -l
* 初始化硬盘: parted /dev/sdX mklabel gpt (替换 sdX 为硬盘设备名)
* 创建分区: parted /dev/sdX mkpart primary 1MiB 100%
2. 创建RAID5设备
* 创建RAID5元设备: mdadm --create --level=5 --raid-devices=3 /dev/md0 /dev/sdX /dev/sdY /dev/sdZ (替换 sdX 、 sdY 、 sdZ 为硬盘分区名)
* 等待同步:RAID5创建完成后,会开始同步数据,等待同步完成。
3. 创建文件系统
* 格式化RAID5设备: mkfs.ext4 -L data /dev/md0 (替换 data 为自己定义的文件系统标签)
* 挂载文件系统: mount /dev/md0 /mnt/data (替换 /mnt/data 为自己定义的挂载点)
添加新硬盘
> 如果需要增加RAID5阵列的容量或冗余性,可以在不拆除原有阵列的情况下添加新硬盘。
1. 准备新硬盘
* 初始化硬盘并创建分区(步骤与创建RAID5阵列时相同)
2. 添加新硬盘到RAID5阵列
* 停止RAID5阵列: mdadm --stop /dev/md0
* 添加新硬盘: mdadm --add /dev/md0 /dev/sdW (替换 sdW 为新硬盘分区名)
* 启动RAID5阵列: mdadm --assemble /dev/md0
注意事项
* RAID5阵列中如果有一块硬盘损坏,仍可以访问数据,但需要及时更换损坏的硬盘以保证数据安全。
* RAID5不适用于频繁写入的应用场景,因为写入性能会下降。
* 在执行任何RAID操作之前,强烈建议备份重要数据。